01
政策动向
02
企业动向
宁德时代
6月,宁德时代搭载 306Ah电芯的EnerC Plus首次亮相;7月,官宣搭载314Ah储能电芯的EnerD系列产品量产交付,实现了20尺单舱电量从3.354MWh到5.0MWh的跨越。在储能电柜模块,宁德时代配备了业内首款长寿命高温电芯,系统循环寿命可达 15000 次,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10月18日,GW级宁德霞浦储能项目正式投入商用运行,该项目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电网侧独立站房式水冷系统电化学储能电站。
蜂巢能源
5月,蜂巢能源发布L500型325Ah短刀叠片储能电芯。该电芯采用飞叠技术,长薄化短刀设计,长循环版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厚度仅21mm,比280Ah储能电芯薄了2/3,基于200kWh的PACK,标准的20英尺单舱容量可实现6MWh的储能容量。
12月12日,蜂巢能源以325Ah为基础,推出350Ah、700Ah等多款大容量产品。
海辰储能
4月,海辰储能基于71173规格推出320Ah储能专用电芯,实现体积能量密度385Wh/L、循环10000次,且具备高兼容性(性能兼容、尺寸兼容、热管理兼容),70%EOL可达10000次。
9月,海辰发布第二代储能系统 (ESS 2.0)HiTHIUM ∞Block,其形式为 5 MWh 集装箱,采用标准20英尺结构,配备48个314Ah LFP电池的电池模块。11月正式下线。
12月12日,海辰发布“MIC-Moudle in Cell”长时储能产品,容量高达1130Ah,成为全球首款千安时电芯。
瑞浦兰钧
8月,瑞浦兰钧发布了产品5.11MWh液冷储能系统,单侧开门,支持四机并柜节约场地;实现整舱级+模块级消防。
11月,问顶345Ah储能电芯和5.5MWh储能电池系统发布。其中345Ah实际容量超350Ah,能量升级至1.12 kWh,体积能量密度升级至435Wh/L,能量效率达96.2%,实现10000周长循环寿命和20年日历寿命。
楚能新能源
5月,楚能发布聚能π314Ah,电芯循环次数提升到12000次以上,单支电芯能量达到1004Wh,能量密度达180Wh/kg。
7月,首个搭载“浸默”电池安全系统的储能电站项目在金昌交付。
9月,楚能推出以聚能π314Ah电池为核心,搭载业内首创“浸默”电池安全系统解决方案的5MWh液冷电池预制舱。
10月31日,三峡能源庆云项目投运。针对模块级消防探测和场站级液态浸没抑制消防等安全需求,楚能将原有簇级全氟己酮消防与“浸默”电池安全系统结合,为项目顺利运行护航。
亿纬储能
8月,亿纬储能发布新一代LF560K。该电芯采用CTT技术,容量提升至628Ah,拥有2.009kWh超大能量,12000+超长循环寿命。电芯采用全新一代“可呼吸”隔膜,有效降低内短路引发的热失控风险,守护电芯安全。
中创新航
9月,中创新航发布升级版314Ah电芯,采用了突破性的补锂技术,循环寿命大幅提升至15000次;系统的寿命提升至12000次以上,度电成本下降15%以上。
11月,推出20尺5MWh液冷储能集装箱,系统寿命超12000次;以及向中小型商业储能应用的373kWh最大支持1P和215kWh的all-in-one储能系统产品。
欣旺达
9月,欣旺达能源科技正式发布20尺5MWh液冷储能系统新品NoahX 2.0。沿用4.17MWh储能大容量314Ah电芯,在保持12000次循环寿命和长达20年电池寿命的优势同时,系统能量提升35%。
天合储能
10月24日,天合储能发布柔性液冷电池舱Elementa 2,系统能量提升至5.015MWh,采用314Ah天合芯, 循环寿命可超10000次,能量密度179.4Wh/kg,能量效率高达96%。同时搭载创新式Pack Plus技术,高集成度下体积能量密度提升20%。
中天科技
11月1日,中天科技新能源发布“MUSE-3.0液冷系统”。该系统搭载314Ah磷酸铁锂电池,电芯循环寿命≥10000次,5MWh大容量,339.6kWh/㎡模块化高能量密度设计,配备具有多级均衡功能的BMS,保障产品使用寿命≥15年。
03
科研动向
锂离子电池
在零下70℃到零上80℃范围内正常使用的宽温域锂电池
11月15日,第2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先进储能技术中心研究团队带来了可以在零下70℃到零上80℃范围内正常使用的宽温域锂电池,有望解決电动汽车冬季续航缩水和低温启动困难的难题,为汽车在高温酷暑等极端温度下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马骋教授研究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马骋教授研究团队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团队开发的新型全固态锂电池电解质,实现了锂离子的快速传导和电池的稳定循环。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已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团队成员姚宏斌教授表示,尽管将这些发现从实验室转化为实际应用面临挑战,但他们对未来十年内看到这些技术转化为续航里程超过2000公里的电动汽车产品抱有希望。据悉这种种新型固态电解质,成本降低94%。如果能够产业化,势必改变目前动力电池格局。
钠离子电池
瑞典Northvolt研发出钠离子电池
Northvolt在大众汽车、贝莱德和高盛的支持下,开发了一种不含锂、钴或镍的钠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超过每公斤160瓦时,专为蓄电工厂设计,但未来可能用于电动汽车,例如两轮踏板车。该能量密度接近通常用于储能的锂电池类型的能量密度。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发出能量密度为200Wh/kg的钠离子电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发布钠离子电池相关研究成果,成果显示钠离子电池已在实验室实现了200Wh/kg的能量密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性能、降低成本。
液流电池
新一代高能量密度中性铁硫固液相液流电池系统
长沙理工大学教授贾传坤和丁美,基于团队首创的中性铁硫液流电池体系,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王庆,利用氧化还原靶向反应的机理,构建了新一代高能量密度中性铁硫固液相液流电池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氧化还原靶向反应的中性铁硫液流电池表现出超长的循环寿命,7000次(4500h)循环后,由于固体储能物质持续释放容量,电池的容量保持率达到181.8%。
厦大陈嘉嘉课题组在水系多硫化物液流电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陈嘉嘉教授课题组在水系多硫化物液流电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ierarchical Nano-Electrocatalytic Reactor for High Performance Polysulfides Redox Flow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CS Nano上。团队采用自组装纳米有序多级均孔Co、N共掺杂碳材料(OHP-Co/NC)作为纳米电催化反应器,以增强水系多硫化物的电化学动力学和传质过程。
金属-空气电池
长安储能研究院谭强团队锌空气电池催化剂研究取得突破
长安储能研究院谭强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高效的ORR/OER双功能催化(FeMn-N/S-C-1000)并实现了其在低温柔性电池中的应用。谭强团队通过采用杂原子(N、S)和双金属(Fe、Mn)共掺杂策略,创新之处在于利用了硫和氮这两种杂原子提高催化位点的密度,并通过双金属铁锰的协同效应增强了催化效能,极大地提升了锌-空气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开发的一种三电极RZAB (T-RZAB)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开发的一种三电极RZAB (T-RZAB),其包括疏水放电阴极、亲水充电阴极和无锌阳极。该解耦阴极可实现快速的ORR和OER动力学,并避免ORR催化剂的氧化。研究人员基于此电极材料开发了一种大的T-RZAB电池,该电池具有800mAh/cm2的每循环高放电容量和10mAh/cm2电流密度下5220h的超长循环寿命;该研究同时组装了一支T-RZAB电池组,能量密度为每公斤151.8瓦时,成本低至每千瓦时46.7美元。这一研究成果为锌空气电池产业化带来极具竞争力的突破。
压缩空气储能
山东肥城国际首座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蓄热装置开始安装
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中储国能联合研发的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系统的蓄热装置,突破了高效超临界蓄热换热等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了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与工程设计水平。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在山东肥城建设的国际首座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已开始蓄热装置安装工作。下一步,中储国能将继续推动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建设,加速重大技术成果转化为绿色生产力,服务国家能源发展大局与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率先实现了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进程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储能研发中心团队系统地解决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过程耦合、限定空间尺度内的流动与传热、高负荷压缩机和膨胀机内部流动与损失控制等科学难题,开拓出先进的压缩空气储能新原理系统,建立了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基础理论;攻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宽负荷压缩机、高负荷膨胀机、蓄热换热器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体系;研发进程和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率先实现了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进程,对提高我国压缩空气储能甚至整个储能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重力储能
中国天楹携手北大光华 以重力储能成果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借助顶级院校与企业科研实力强强联合,中国天楹已经在促进储能与可再生能源统筹协同发展的道路上,设计了重力储能应用的多重场景。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大基地建设场景、风光储氢氨一体化应用场景、与数据中心耦合发展应用场景、尾矿综合治理应用场景、退役火电机组替代应用场景、城市综合应用场景等。据了解,新一代重力储能产品EVx设计能量转换效率可达到80%-85%,寿命为40年以上,其建筑体结构将解决第一代系统受恶劣天气影响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模块化的设计使其规模可根据需求灵活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扩展性和适应性。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